专注国际课程教育5周年
IB教育者+ALevel教育网+AP考试院,强势整合战略合并,专注国际课程教育

国际课程媒体资源服务平台

共襄校事,厚积如山

国际课程人才资源招聘平台

IB资源整合平台

Alevel教育资源

网站首页 教育动态 业界活动 国际课程 IB  |  ALevel  |  AP  |  语言 择校选校 留学拓展 师资招聘 自媒体

 当前位置:通途教育网 >> 国际课程 >>
杠上了!ALevel认知大碰撞
来源:ALevel教育网  时间:2017-10-27 12:11:20
在浩如烟海的碎片化信息中,有价值的文章难得,有价值又有观点碰撞的文章就更难得了。之前A Level教育网授权转载了《专业解说:ALevel究竟好在哪儿》,正好有篇与之相反相成的文章《余跃点评:某A-level学校校长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在有分歧的方面,现就相关的理解和疑问狗尾续貂,以飨大家。

近些年,留学美国似乎已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的不二之选,IB国际课程、AP以及美国高中课程的“热火朝天”也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但作为上海某A-level学校校长,我还是要推荐A Level国际课程,不是为了独树一帜的显眼,而是本着对中国孩子负责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因为我是一位从事A Level教学与考试的学校校长,而是因为我经历了国际教育行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10年沉浮。

我深信,国际课程在中国,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这是由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以及不同国际课程自身的优缺点所决定的。

用特点说“最合适”

不同国际课程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A Level国际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五点,这也是我将其定义为“最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的评判依据。

第一,全球大学认可的课程体系。在留学热门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只有英国有自己完善、严谨的标准化中学课程和考评体系,系统性的优势让A Level的考试成绩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大学的认可,并作为录取学生时的重要标准之一。

余跃点评: 1)澳洲的课程体系也是非常完善和严谨的,比如VCE,TEE,其特点与A-level非常近似,只是因为是澳洲课程,在教育主权上不受英美待见。 2)A-level成绩被大多数国家认可与纯粹靠A-level成绩可以直接申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家长朋友一定记住:能够直接用于申请的才是最具有价值的,至于美国大学承认的文凭会有很多,包括中国大陆的会考文凭都被承认,“承认与否”那是起步价,“承认的程度”才是成交价。

A Level教育网:1 课程体系的完美度是个相对概念,有没熟悉VCE、TEE又熟悉A Level的从业者给说明下?

2 两者说的都在理,那么问题来的,两者的观点不一致怎么理解?先找分歧点,大多数国家大学认可A Level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纯粹靠A Level是否能够“直接用于申请”,这样一来,问题有些复杂了,成课程体系的A Level、IB包括上面提及的VCE、TEE,申请美国大学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第二,灵活的选课方式。A Level国际课程没有必修课,学生可以在66门学科中,根据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3~4门科目就读。我相信这种选课模式是所有中国孩子向往的,不仅给了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还能让他们甩掉诸如偏科、特长得不到发挥等的包袱,从而在国际课程体系中脱颖而出。

余跃点评:科目多,不等于每门课的含金量一直,比如数理化的含金量肯定是远远胜过插花,戏剧等科目。所以按照兴趣去学不等于最后就一定有一个好的录取结果,其次又有几个学校开设了几十门A-level课程让学生去选了,同时学生学某门课的兴趣和学习某门课的能力是不同的概念。

A Level教育网:两者都是从任谁都规避不了的大学申请结果这个着眼点出发,来权衡选课的利弊:前者意在强调选课方式的灵活,以便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者强调学科的含金量。又一次,感觉两者说的都有道理,没有实质分歧。

补充一点,学科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是否有兴趣,是否能搞定,学校是否开设……)灵活选,但不要随意选。有些学生选课仿佛在修行,“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修行要的是出世的感觉、境界,你要的是入世的大学申请,所以就别效颦了。一些小学科、软学科,和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结晶的基础学科比,含金量自然不一样。比如,申请名校的金融专业,学生物要比学商管有价值多了。

第三,中国学生优秀的数学基础。网络上一直有国外孩子数学太差的传言,我在英国学习生活了10年,从某些层面来说,中国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基础的确要强不少。这种优势在A Level国际课程体系中很重要,如果孩子能在两门数学课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就有资格申报世界一流大学。

余跃点评:两门A-level数学,即数学和进阶数学,进阶数学的难度系数很大,中国同学之所以知难而上,多数不是数学太好,而是英文太差,只有选择进阶数学才能够规避语言障碍,其次进阶数学成为必修科目的教学实践在2004-2006年的北京王府学校已经尝试过了,最终数据告诉我们,进阶数学的稳定性实在太差,不能够把进阶数学作为必修科目,目前真正在业内达成共识的必修科目是数学和物理。

A Level教育网:以惯例,找分歧点:1中国学生的数学优势;2看进阶数学的角度。第一点,前者陈述的是,中国学生对英国学生在数学基础水平上的比较优势。在这一点上,看法确有分歧。第二点,两者是在第一点的基础上引申,前者强调“如果”,则结果诱人;后者强调绝大部分孩子不适合学进阶数学。

第四,人性化的考试安排。A Level国际课程的考试采用“边学边考”的模式,大大减轻了考生的心理压力,而且它还打破了我们一贯采用的“一考定终身”模式,如果不小心出现失误,则还有一次考试机会。

余跃点评:“早死早超生”,中考连考两天,高考连考3天,对于中国同学而言已经习惯这种密集考试,而A-level,IGCSE考试延续2个月,对于没有经历过这种考法的中国学生而言压力极大,前面考差的,希望后面补偿回来,前面考好的,希望后面继续考好,大量学生,尤其是女生,特别是成绩好的女生大面积失眠,晚上失眠,白天没有精力,但是又忧心考试,最终进一步失眠,步入恶性循环,A-level学校在这两个月都是学生打架斗殴的高峰期,需要学校的心理疏导,尤其是乖乖女级别的女生,更是如此,客观说来,姑且不说残忍,至少不是作者所说的那样人性化。我们一般给学生强调:输赢在5月之前就定下来了,5-6月的考季无需强化复习,正常生活,坚持锻炼身体即可。

A Level教育网:“边学边考”与“一考定终身”,哪个考试方式对学生发挥更有利?本着实践出真知,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直感判断,真理就掌握在你们手中。

第五,等级制评分体系。我们的社会一边在抱怨中国式应试教育,一边却在不断地为应试而努力,这种文化大环境熏陶出来的家长和孩子,都不能适应非应试的教育体系。而A Level恰好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是一门应试的知识性课程,非常适合中国学生,但只要掌握了大纲中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就有把握获得好的成绩。

余跃点评:A-level即有ABC的等级,也有具体分数。

A Level教育网:一般来说,有考试就有应试。只要大学最看重的是学术基础,要选拔,应试就是不可替代的。

以惯例,找分歧点:前者意在A Level的评估体系弱化了“中国式应试教育”,后者强调实质未变。

国际课程大PK ,A Level “门当户对”

A Level国际课程与IB国际课程比较:选课是最大的区别,IB虽然没有必修课,但有必修的课程群,课程群在设置时往往坚持文理兼顾,也就是说,偏科的孩子学好IB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课程设置外,IB还强制性要求学生做课外活动和学术研究论文,而这恰好是中国学生的软肋。对此,A Level没有相关规定,同学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是否参加相关活动。从办学实践看,不少同学可以较为轻松地通过A Level 课程的学习,进入世界顶级大学深造,而学习IB课程的学生课业量较重,而且最终的升学结果也没有优于A Level 课程的学生。

余跃点评:这个校长所在的学校开设的是CIE A-level,余跃温馨提升一下这位校长朋友:CIE大纲明确要求“实验科目必须把不少于23%的教学时间用在实验室操作上面”,在英国本土的A-level也有course work,只是中国大陆的CIE体系(剑桥专门针对海外学生的A-level)没有这些地道英国味而已。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加欣赏EdexcelA-level和英国本土的A-level相同大纲,相同的试卷(除实验部分外),只是Edexcel爱德思这个名字不如剑桥牛X而已,实际上在英国本土几乎没有CIE,而Edexcel却是全英最大的考试局,每年仅仅英国本土就有超过50万考生参加考试。

A Level教育网:以惯例,找分歧点:必须/修不必须/修的外延。前者通过与IB比较,强调“同学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后者强调CIE大纲对实验学科的要求。又一次,感觉两者说的都有道理,没有实质分歧。

A Level国际课程与美国高中课程比较:在美国,“教什么”、“怎么教”,几乎每所学校都不一样,课程设置不同,学生的毕业要求也不统一。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没有一个像中国一样的统考,连教学大纲都不一致,怎么统考呢?这些课程只会让适应了“有书可循、有题可训”的中国孩子方寸大乱,最终迷失方向。再者,美国教育讲究课程的丰富度,有些好的美国高中开设课程多达400余种,这对于国内的高中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我也听到一些在美国课程项目组工作的韩国籍教师所说的困惑。比如刚开始工作,学校让他来设计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试想制定标准是需要多年的实践经验,一个老师怎么可能设计出一套学科的教学内容?

余跃点评:美国AP课程的理科目前已经有完备的大纲了。其次美国高考的特点是考察能力为主,比如ACT或者SAT都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是学科知识,这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另外针对美国本土学生,GPA比SAT成绩更加重要,所以学生只要学好自己学校的某个课程,获得这个课程的相应GPA本身就非常有利于申请了。录取方式和流程不同,自然各自课程不同,没有好与坏之分,另外学生如果认准去美国,他们也必须要去适应美式课程,因为纯粹依靠A-level成绩能够申请到的美国大学非常有限,而且不符合美国大学录取的时间节点,按流程只能够晚一年入学。所以已经不是“合适与否”的问题,而是必须去适应的问题,因为你要去美国,就必须选择美国课程。

A Level教育网:以惯例,找分歧点:前者强调基于中国教育现实,无论是学生直接上美高课程,还是老师设计教学内容,难度都很大;后者强调美国高考的特点就在那里,必须适应。

不知道在中国读美高课程的同学,看到这个分歧有什么想法……

A Level国际课程 与AP课程比较:一为是否是课程,A Level可以作为高中的课程,但学习AP课程的学生还需要额外地进行高中课程的学习;二为认可度,AP主要是针对对美国大学,在其它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认可度不如IB和 A Level课程。

余跃点评:A-level是英国学术类高中课程,不是每个英国学生都要学习A-level的,不想去知名大学的同学,完全可以选择如同苏格兰文凭之类课程。 同样,不是每个美国同学都必须学习AP的,每个年级一般就15%以内的学习AP。不要去玩文字游戏,从学生群体而言,都是属于精英学生群体的课程。至于美国AP的认可度肯定在英国不如A-level,但是在美国,A-level的认可度肯定也不如AP,这是教育主权。至于IB好歹研发中心在英国的卡迪夫,算是英国的远房亲戚,英国大学会给点面子。至于加拿大,那是墙头草,谁都不得罪,几乎IB,A-level,SAT+AP都是同样认的,虽然加拿大是英国的自治领,但是地缘政治决定了美国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

A Level教育网:以惯例,找分歧点:前者主要从课程(体系)来比较;后者主要从教育主权来比较。着眼点不同,结果大不相同 。

去英国,读A Level,去美国,读IB或AP?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行业外非专业的发声过多,导致很多人对A Level 国际课程都有一些误解,其中最大的误解就是——A Level是为留学英国服务的,去美国,就应该读IB或AP。而目前的留学现状似乎也坐实了这一“罪状”:不少读A Level 课程的学生最终去了英国,英国的录取结果也要远远好于美国。

余跃点评:去美国最好读AP。注意IB,说实话很尴尬,英美都不是IB的亲爹,不过IB课程自身的确不错,一个很悲情的课程,详情请看《IB想说爱你不容易》

A Level教育网:以惯例,找分歧点:前者旨在说明,去美国,读A Level也是很好的选择;后者直白说去美国最好读AP。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美国拥有最开放的大学录取机制,他们认可所有的高中课程体系,所以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这也从反面说明,读A Level不适合报考美国大学这一言论的荒谬。所有常春藤大学都认可A Level的成绩,哈佛大学不仅认可A Level的成绩,而且三门‘A’的A Level成绩可以在哈佛大学替换一年的学分;耶鲁大学认可 A Level 成绩,‘B’以上的成绩可以换取大学的学分,同时完整的A Level成绩也可以替代相应SATII的学科成绩……我从事A Level行业至今,还没遇到任何一个学生由于美国大学不认可 A Level成绩而未进入理想大学的案例。

余跃点评:换学分和仅仅只使用A-level成绩申请是完全两码事,哈佛大学官网上面明确表示“所有申请者必须提供SAT或者ACT成绩”,不要以为换学分就以为无敌了,可以仅仅使用A-level成绩直接申请大学,尤其是仅仅使用AS成绩直接申请才是王道。

A Level教育网:请参照“全球大学认可的课程体系”下的表述。

相对竞争激烈的美国,英国的大学只接受A Level国际课程和IB国际课程的学生,这样一来,申报英国大学的竞争就会小很多,录取到名校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与此同时,学习A Level国际课程还可以申报世界上所有用英语授课的大学,学生在申报英国、美国、加拿大,甚至澳洲的大学后,一个人可能收到十余封大学的录取通知,这时他们就会比较哪个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更高。

余跃点评:英国大学也接受SAT,AP,VCE(澳洲),TEE(澳洲)成绩的申请,包括中国会考成绩,高考成绩。接受某个成绩其实就是一句话,关键是究竟有多么接受才是王道,比如说2007年港大接受大陆高考的状元分数,同时也接受A-level的3个E,这是很有冲击力的对比。可见港大心目中A-level是多么的神圣,05年,06年,我当时在北京王府学校训斥学生常说:不好好读书,是不是想去港大啊?

A Level教育网:以惯例,找分歧点:接受度!划重点。

我曾有一位学生,他一进校就开始准备SAT、TOEFL,一心想冲美国名校,最终他通过提前申请,也被美国排名20位的埃默里大学录取,但同时他也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三权衡后,放弃了美国的录取,还是选择了去牛津大学就读。今年又有一位一直想冲美国前20大学的同学,意外收到剑桥大学的预录取,最终他可能又会在美国名校和英国名校之间做出选择。

余跃点评:此处这位校长说的是实情,目前去美国真的是付出的多,回报的少,大家可以仔细琢磨这段话。

A Level教育网:大同。

结语: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国际教育行业从业者的经验总汇,也是我作为一名家长给其他家长的真诚告诫,从来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教育,不论是方法模式,还是课程体系。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好的,梦想才有开花结果的可能。希望本文能够给还在“国际课程如何选择”中徘徊和彷徨的读者以参考。

相关文章来源:
新浪博客: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的博客
公众号:余跃独立教育咨询人


建设性地探讨(有些知识和情况会随着教育大背景的变化而变革,不在此列),无疑会为A Level课程的本土化发展及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做经验上的积累和学理上的总结。
   

网站首页 教育动态 业界活动 国际课程 IB  |  ALevel  |  AP  |  语言 择校选校 留学拓展 师资招聘 自媒体

版权所有 © 通途教育网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复制及建立镜像,通途教育网运营方保留法律追究权力。
Copyright © 2016 www.tongtuj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何老师咨询专线
139-1722-0511